
八仙花(Hydrangea Macrophylla)又名繡球花、陰繡球,是虎耳草科八仙花屬落葉灌木。
八仙花原產(chǎn)我國,日本和朝鮮也有分布,現(xiàn)主要分布于亞洲東部至東南部、北美洲中南部至中美洲和南美洲西部,同屬植物約80種,我國有45種,除南部海南、東北部黑龍江、吉林、西北部等省區(qū)外,全國各地均有分布,尤以西南至東南部種類最多?;ㄐ虼蠖是蛐危ㄖ睆?0~20厘米),花團錦簇且色艷多變。近年來從國外引進一種不受土壤pH值影響的矮桿紅花品種,倍受喜愛,八仙花是重要的溫室盆花和暖地庭院花卉。
一、生長習性八仙花為暖溫帶樹種,原產(chǎn)我國,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(qū),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。
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(huán)境,不甚耐寒,喜濕潤的肥沃壤土。八仙花盆土要保持濕潤,但澆水不宜過多,冬季室內(nèi)盆栽八仙花以稍干燥為好,過干潮濕則葉片易腐爛。在我國長江流域各省普遍露地栽培,北方各省皆行盆栽。八仙花為酸性植物,不耐堿,適宜的土壤酸堿度為pH4.0~5.0,我國北方土壤和水均呈堿性反應(yīng),故八仙花的缺鐵現(xiàn)象極為普遍,葉黃化,生長衰弱,八仙花的花色與土壤酸堿度相關(guān),酸性土花多藍色,堿性土則為紅色。這是由于植株根系較多地吸收溶于土壤水分的鋁和鐵的緣故。萌乘力強,在寒冷地區(qū),地上部分冬季枯死,要年春從根莖處萌發(fā)新梢,再開花。
二、主要品種介紹
(一)八仙花的栽培品種
1.大八仙花花全為不孕型,尊片廣卵形,全緣,原產(chǎn)日本。
2.紫莖八仙花莖暗紫色或近黑色,葉橢圓形,花薔微色。
3.紫陽八仙花葉質(zhì)較厚,花序圓球形,為不孕型,藍色或淡紅色,花徑可達20厘米,在園林中大量栽培。
4.齒瓣八仙花花白色,花瓣邊緣具齒牙。
5.藍邊八仙花花兩性,深藍色,邊緣花為藍色或白色。
6.銀邊八仙花叫緣為白色.花序具可孕花和不孕花,是良好的觀葉植物。
7.蔓性八仙花落葉藤本.借氣生根攀援、傘房聚傘花序頂生于側(cè)枝頂端,花黃綠色,花期5~6月,產(chǎn)于秦嶺以南及長江流域。
8.東陵八仙花落葉灌木,傘房花序,花白色,不孕花后期變?yōu)榈仙?,產(chǎn)于我國南部至黃河流域。
(二)同屬的常見栽培變種
1.騰八仙花是蔓性八仙花的變種,傘房花序較大,花徑15~20厘米,不育花徑3厘米,產(chǎn)于臺灣,日本也有分布。
2.光滑東陵八仙花是東陵八仙花的變種,葉較小,花期5~7月。
3.圓錐八仙花可長成高7~8米的小喬木,圓錐花序達8~20厘米,不孕花分散,白色后變成紫紅色,具芳香。
4.臘蓮繡球傘房狀,聚傘花序,花全白色者少,多藍紫色,花期8~9月,產(chǎn)于中國黃流域以南各地。
5.傘花繡球花生頂稍葉腋及枝頂,不孕花白色,可育兩性花黃色,花期5~6月,產(chǎn)我國黃流域。
三、栽培技術(shù)及管理E(一)準備工作1.基質(zhì)的準備八仙花喜疏松、肥沃,排水良好的土壤。可將奢糠(主要成分為谷殼)、牛糞、草炭、田園土等量混勻,放置使其充分熟化后再用,否則容易滋生病菌2.盆具的準備宜選用通透性較好,稍深大(30厘米以上)的土陶盆或紫砂盆,并在盆底墊一層碎硬塑料泡沫塊,以增強透氣,排水性,防止爛根,然后填入培養(yǎng)土。如果欲使其開淡藍色花,可常施硫酸亞鐵溶液,使盆土偏酸性;欲讓其花粉紅色花,可在土壤中加少量熟石灰粉使土壤偏堿性。
(二)移栽、摘心、整形1.移栽當托插苗生根后帶土上盆定植,移栽后應(yīng)適當遮蔭,用噴壺給葉面充分噴水,以利緩苗。待苗恢復生長后,逐漸放于光照充足處。
2.換盆開插苗上盆后,頭兩年每年換盆換土,由20厘米口徑的花盆換入24厘米口徑的花盆,最大栽入30厘米口徑的花盆。換盆前應(yīng)進行強修剪,促使萌生新的側(cè)枝才能開花,并可壓低植株高度。
3.摘心、整形八仙花著花于當年新莖頂端,早春翻盆換土萌發(fā)新芽后,進行摘心,以促進分枝,保持勻稱的株形。但最后一次摘心的時間非常關(guān)鍵,必須在溫度降至16℃以前,這樣可以保證60天來滿足植株生長發(fā)育。并根據(jù)植株生長情況,從中選留3~5株健壯的莖作為花枝養(yǎng),其余的全剪掉,并適當疏枝,使營養(yǎng)集中,花大而美,且能獲得良好的株形。
新芽長出2~3對新葉時,整個樹冠可選留位置適當?shù)闹l6~8個,其余的全重剪,開花后仍需重剪,使其萌發(fā)壯枝,萌發(fā)后,選4~6枝梢,其余抹除。當年還可以第二次開花。冬季移人溫室前摘除葉片。八仙花花朵碩大,為避免開花時倒伏,孕蕾后可立架綁縛,可使花分布均勻,提高觀賞效果。在營養(yǎng)生長和促成栽培期間要求控制植株高度,可以施比久來達到其效果。在營養(yǎng)生長階段噴施1~2次。
(三)溫度、光照管理1.溫度八仙花生長適溫為15℃~27℃,在長江以北地區(qū)冬季需移入5℃的溫室越冬,在炎熱夏季,通過遮蔭,加強通風,葉面噴水等措施進行降溫。新根和新莖長出需2~3周,此時要求基質(zhì)溫度維持在16℃~17℃,氣溫在14℃,以便讓根系生長。溫度高于或低于16℃~17℃,則促進或延緩植株發(fā)育。過高的溫度導致植株矮小、花序變短、花色變淺、植株品質(zhì)低等情況,植株上市前,將溫度降至12℃維持1~2周,可提高花色質(zhì)量和延長產(chǎn)后保鮮時間。
2.光照八仙花喜半陰環(huán)境,光照過強輕者容易造成葉片褪綠發(fā)白,嚴重時容易造成葉焦枯。適度光照下,植株生長健壯,葉色濃綠。因為光照管理非常重要,炎熱夏季,要使用75%的遮陽網(wǎng),通過它的起落調(diào)節(jié)光照。晴天上午10時拉上遮陽網(wǎng),下午4時拉開遮陽網(wǎng),陰雨天全部去除遮陽網(wǎng)。遮陽網(wǎng)應(yīng)逐漸去除,避免光照過度灼傷葉片。
(四)施肥灌水1.施肥當插穗在基質(zhì)中生根以后,要求大量的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。春季萌芽時施以氮肥為主液肥,100毫克/升氮素,促長枝葉。
生長期間每隔2~3周施以豆餅、人糞尿或雞糞謳制的稀釋液肥1次,以促其生長和花芽分化。在北方堿性土地區(qū),宜每隔10-15天施一次腐熟的礬肥水(硫酸亞鐵5~6千克、豆餅10~20千克、豬糞20~30千克、水400~500升),每15天葉面噴施一次0.1%的尿素或0.1%~0.2%的硫酸亞鐵溶液。花芽分化期,施以磷、鉀肥為主的液肥或顆粒復合肥10~15天一次,以促進孕蕾開花?;ㄖx后再施兩次肥,促進其恢復長勢。
休眠期間,停止施肥。盆栽八仙花如長期不施肥,則葉黃花小甚至無花。在夏季營養(yǎng)生長階段,必須維持恰當?shù)膒H值。實際上pH值并非是影響花序變粉或變藍的因素,而是pH5.5時,影響提供鋁離子的數(shù)量(因磷素和鋁離子競爭),進而影響飛燕草色素糖苷的形成。所以低水平的磷素和未加入磷酸時,八仙花表現(xiàn)為藍色,因此在此期間需施用過磷酸鈣,以維持pH6.0~6.2。
2.澆水八仙花葉大,水分蒸發(fā)快,如果缺水,葉緣和花朵均會壞死。
因此,遮蔭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溫度,減少蒸騰。生長期每天澆水一次,保持盆土稍偏濕潤而不漬水為好。夏季干熱時,常向葉面噴水,降低水分蒸騰速率,增加空氣濕度。雨季要注意防澇,發(fā)現(xiàn)積水應(yīng)及時排掉,以防爛根。冬季澆水以“見干見濕”為原則。休眠期控制澆水,維持半干狀態(tài),過濕會爛根?,F(xiàn)蕾前后需水量顯著增加,每日澆水1~2次。澆水時必須確定水的pH值,以便獲得需要的花色。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