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馬藺,別稱馬蓮、馬蘭、馬蘭花、旱蒲、馬韭等,是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。是白花馬藺的變種,多年生密叢草本。
根莖葉粗壯,須根稠密發(fā)達,長度可達1米以上,呈傘狀分布。生于荒地、路旁、山坡草地,尤以過度放牧的鹽堿化草場上生長較多。
分布于朝鮮、俄羅斯、印度和中國。馬藺直立生長的葉片可有效地減少水分蒸發(fā),緩解雨水對地表的直接沖刷,而且還利于根部透氣。
馬藺在北方地區(qū)一般3月底返青,4月下旬始花,5月中旬至5月底進入盛花期,6月中旬終花,11月上旬枯黃。
馬藺喜陽光、稍耐陰,華北地區(qū)冬季地上莖葉枯萎。耐高溫、干旱、水澇、鹽堿,是一種適應性極強的地被花卉。
馬藺花花語為宿世的情人,愛的使者。它開花的時候花朵呈現(xiàn)的是淺藍色,藍色或者是藍紫色,有一定的觀賞效果。
花朵外形看起來像蝴蝶,因此還有個美麗且富有傳奇要意味的名字叫祝英臺花,是梁祝愛情的化身。
古時候的希臘人總會在墓地里面種植此花,因為種植馬藺,可以等到它開花,等到花開完全以后,美麗芳香,一片藍紫色的花海。
就會引來傳說中的與天堂人間相同的天使愛麗絲,這時,愛麗絲就會找到花的主人,然后問他是否有什么話帶給已經(jīng)去天國的人。
這時,人們就可以對馬藺說出想要說的話,然后交給愛麗絲,愛麗絲就會帶去天國,交給那座墓地里的人的靈魂。
這是多么悲壯卻又溫馨的傳說呀,因為馬藺花,人們就可以和已經(jīng)死去的人進行聯(lián)系,寄托思念。
另一個傳說就是梁山伯與祝英臺:馬藺花是不能與梁山伯相守的祝英臺所變成的花,其外形像是蝴蝶,所以它也就代表了愛的傳遞,與思念。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