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忘憂草,中文名黃花菜。
別名:萱草、金針菜、萱草花、健腦菜、安神菜、綠蔥花。
花語一:永遠愛你母親,偉大的母愛,慈母
唐代詩人孟郊的《游子吟》,以歌頌偉大的母愛而傳唱千古。
詩人另有一首《游子吟》詩,同樣歌頌了無私的母愛:
萱草生堂階,
游子行天涯。
慈親倚堂前,
不見萱草花。
在堂階旁種萱草,本為讓母親忘卻憂思,可慈母日日倚立堂前,翹首期盼著天涯游子的早日歸來,眼前的萱草花反倒讓她愁煩叢生。
忘憂草
萱草雖微花,
孤秀能自拔,
亭亭亂葉中,
一一芳心插”。
——蘇東坡
他所述的“芳心”,就是指母親的愛心。(中國古代椿代表父親、萱代表母親,因此也有椿萱并茂之說。)
忘憂草
花語二:萱草又名宜男,傳說古時婦女佩戴宜男會生男孩,寓意多子多福。
嵇康《養(yǎng)生論》:“萱草忘憂,愚智所共知也?!迸f俗,婦人有孕,常佩帶其花,以為宜得男也,所以又叫宜男草。
花語三:萱草又名忘憂草,代表愛的忘卻,“忘卻一切不愉快的事”,放下憂愁。
貽我含笑花,
報以忘憂草,
莫憂兒女事,
常笑偕吾老。
——董必武
忘憂草
何人樹萱草,
對此郡齋幽。
本是忘憂物,
今夕重生憂。
叢疏露始滴,
芳余蝶尚留。
還思杜陵圃,
離披風(fēng)雨秋。
——韋應(yīng)物《對萱草》
忘憂草
焉得諼草,
言樹之背。
——《詩經(jīng)·衛(wèi)風(fēng)·伯兮》
朱熹注曰:“諼草,令人忘憂;背,北堂也?!边@里的諼草就是萱草,諼是忘卻的意思。
這句話的意思就是:到哪里弄一支萱草,種在北堂前(好忘卻了憂愁)呢。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