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鵝掌藤是一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因葉片很像鵝掌而得名。盆栽點綴客廳、書房、餐廳都非常相宜,青翠碧綠,令人十分舒暢。
鵝掌藤,五加科,鵝掌柴屬藤狀灌木,葉柄纖細,圓錐花序頂生,花白色,花期7月,果實卵形果期8月。原產(chǎn)熱帶和亞熱帶,中國西南部至東部亦有野生分布。生于谷地密林下或溪邊較濕潤處,耐陰,耐寒,不耐干旱。常附生于樹上。可以盆栽。主要分布于中國臺灣、廣西、廣東地區(qū)。鵝掌藤有行氣止痛、活血消腫的功效。民間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(jié)炎、骨痛骨折等。
鵝掌藤喜歡濕潤的氣候環(huán)境,要求生長環(huán)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70~80%,空氣相對濕度過低,下部葉片黃化、脫落,上部葉片無光澤。
由于它原產(chǎn)于熱帶地區(qū),喜歡高溫高濕環(huán)境,因此對冬季的溫度的要求很嚴,當環(huán)境溫度在10℃以下停止生長,在霜凍出現(xiàn)時不能安全越冬。
喜歡半蔭環(huán)境,在秋、冬、春三季可以給予充足的陽光,但在夏季要遮蔭50%以上。放在室內(nèi)養(yǎng)護時,盡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,如采光良好的客廳、臥室、書房等場所。在室內(nèi)養(yǎng)護一段時間后(一個月左右),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(冬季有保溫條件)的地方養(yǎng)護一段時間(一個月左右),如此交替調(diào)換。
春、夏、秋這三個季節(jié)是它的生長旺季,肥水管理按照“花寶”—清水—“花寶”—清水順序循環(huán),間隔周期大約為1~4天,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,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。
在冬季休眠期,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,肥水管理按照“花寶”—清水—清水—“花寶”—清水—清水順序循環(huán),間隔周期大約為3~7天,對于地栽的植株,春夏兩季根據(jù)干旱情況,施用2~4次肥水:先在根頸部以外30~100公分開一圈小溝(植株越大,則離根頸部越遠),溝寬、深都為20公分。溝內(nèi)撒進25~50斤有機肥,或者1~5兩顆粒復合肥(化肥),然后澆上透水。入冬以后開春以前,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,但不用澆水。
在冬季植株進入休眠或半休眠期,要把瘦弱、病蟲、枯死、過密等枝條剪掉。也可結合扦插對枝條進行整理。鵝掌藤系蔓性植物,不能直立生長,應設立支柱讓其攀緣生長,以保持其美麗奇特的形態(tài)。
鵝掌藤是常見的園藝觀葉植物,經(jīng)改良后而有斑葉鵝掌藤,高可達十余尺,故可當庭院樹,雖是陽性植物,但因適陰性強,所以被推廣為盆栽使用。鵝掌藤有行氣止痛、活血消腫、辛香走竄、溫通血脈的功效,既能行氣開瘀止痛,又能活血生新。民間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(jié)炎、骨痛骨折、扭傷挫傷以及腰腿痛、胃痛和癱瘓等。
鵝掌藤生長迅速,想要分枝多、葉冠豐滿,必須整形修剪。最好在5~7月進行,將枝干剪掉?,等新芽長出后在休整,經(jīng)過2~3次修剪,分枝多了,枝葉繁茂株型也優(yōu)美了。
鵝掌藤是常見的園藝觀葉植物,經(jīng)改良后而有斑葉鵝掌藤,高可達十余尺,故可當庭院樹,雖是陽性植物,但因適陰性強,所以被推廣為盆栽使用。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