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滇重樓種植管理技術
1 土地選擇
一般選擇地勢平坦、排灌方便、含腐殖質和有機質較高的砂質壤土,于秋冬將土深翻 20 ~ 25cm,結合整地每畝施腐熟農家肥 2000 ~ 3000 kg、過磷酸鈣 40 kg 作基肥,栽種前再淺耕細耙整平做畦,畦面寬 120 cm,畦溝寬 30 cm、溝深 25 cm;將砂壤土、腐殖土、牛糞(或其他農家肥)研細、曬干、過篩,按 1 ∶ 1 ∶ 1 混合均勻后作覆蓋土。
2 田間管理
2.1 除草
移栽定植后 2 ~ 3 個月,在地下莖生長初期,選擇晴天上午或傍晚用小鋤輕輕中耕除草松土,中耕不宜過深,以免傷害地下莖。加強管理,發(fā)現(xiàn)雜草應及時人工拔除。
2.2 遮陰
滇重樓喜蔭蔽、怕強光,全生育期均以透光度 40% ~ 50% 為好,因此出苗、移栽后要采取遮陰措施。苗移栽后的透光度應控制在70%~80%。有條件的地方最好采用遮陽網,沒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插樹枝遮陰或間套種玉米等高稈作物遮陰,但要注意密度和間套種方式,也可在果園和高大樹木之間套種滇重樓。
2.3 培土
滇重樓通常有上面開花、下面塊莖就膨大的生長規(guī)律,一般 6 月中下旬到 8 月膨長最快。必須在 6 月上旬重施追肥,每畝用腐熟農家肥2000 ~ 3000 kg、普鈣 20 ~ 30 kg 追于根部后結合清溝大培土,培土必須松散,保持墑面、溝底無積水。
2.4 施肥
每年都要堅持施基肥,11 月倒苗后,把堆肥和山基土打碎過粗篩,每平方米施 4 kg,直接覆蓋在土表,既可作肥料,在冬季又有保墑作用;種子出苗后的 1 ~ 2 年僅為單葉,到第三年可有 50%以上的幼苗長出 4 ~ 5 葉,若底肥較足,可不追肥或少量追肥,到第 3 年滇重樓需肥量很大,尤其是對氮肥和磷肥的吸收量較高, 7 月下旬每平方米施復合肥 40 g 或農家肥 3 kg,隨著苗齡的增大應適當增加施肥量和施肥次數(shù);在此期間可配合施用葉面肥,葉面肥一般為復合肥;期間還需施微量元素肥,微量元素肥以對水澆灌為主。
3 病蟲害防治
3.1 病害
1)黑斑病。該病從葉尖、葉基開始,產生近圓形病斑,有時病害會蔓延至花軸,形成葉枯、莖枯。防治措施:降低空氣濕度,以減輕發(fā)?。辉诎l(fā)病初期噴灑 1% 茴毒清水劑 300 ~ 500倍液,或 50% 甲基硫菌靈懸浮劑 1500 ~ 2000倍液,或 50% 異菌脲可濕性粉劑 1000 ~ 1500倍液。
2)莖腐病。此病頻發(fā)期為苗床期,為害最嚴重為高溫高濕的大田期。初始病癥會在莖基部產生黃褐色病斑,待病斑擴大后,葉尖失水下垂,嚴重時會導致莖基濕腐倒苗。防治措施:與禾本科作物進行 3 年以上輪作;移栽前在苗床噴 50%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000 倍液作送嫁藥;剔除病苗;大田發(fā)病初期用 95% 的敵磺鈉可濕性粉劑 1000 倍液灌塘,每隔 10 d 灌 1 次,連灌 2 ~ 3 次。
3)葉枯病。主要為害葉片,其次為害莖、花梗、蒴果及地下莖,造成地下莖糜爛,先從葉尖出現(xiàn)水漬狀,逐漸向下蔓延至地下莖。防治措施:及時排水松土;用波爾多液或代森錳鋅噴霧。
3.2 蟲害
1)蚜蟲。主要為害葉片,刺吸葉片汁液,造成葉片枯黃,其分泌物使葉片不能正常光合作用??捎貌菽净胰鲇跐櫇竦娜~片上防治,亦可用吡蟲啉、樂果等對水噴霧。
2) 紅蜘蛛。以成蟲和幼蟲在葉面上取食汁液,造成被害葉面出現(xiàn)黃色小點,嚴重時變黃枯焦,直至脫落,植株枯死。因為紅蜘蛛大多在田間雜草上越冬,因此要及時清除田間雜草,發(fā)現(xiàn)紅蜘蛛應及時噴灑噠螨靈、齊螨素等藥劑。
3)刺蛾。主要取食種子和葉片。冬季深耕土地,結合黑光燈誘殺成蟲和對初孵幼蟲進行化學防治,并用敵百蟲或西維因噴霧防治。
4 調節(jié)土壤酸堿度
調節(jié)土壤 pH 值,將其控制在 5.5 ~ 6.5,可以增加植株生長活力,有利于葉面肥和微量元素的吸收,使重樓塊根加快生長和提高品質。
5 保持水分
保持生長環(huán)境的濕度可以提高滇重樓的抗病力和耐曬力,從種子發(fā)芽到移栽,不同時期調整遮陰網的密度是調節(jié)水分和濕度的重要措施,如果條件允許用噴灌比用人工澆水能更好地控制環(huán)境濕度,同時也比較省水和人工費,從而提高滇重樓的產值和品質。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