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.樹種特征
枸骨又稱貓兒刺、枸骨冬青,冬青科枸骨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。樹皮灰白色、乎滑、小枝密生而開展。單葉互生,橢圓狀矩圓形,革質,有5枚堅硬刺齒,表面光亮,深綠色?;S綠色,生于葉腋處。核果球形,鮮紅色。枸骨原產(chǎn)于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(qū),為亞熱帶樹種。常生于山區(qū)林下。耐陰,喜溫暖濕潤的氣候,適生于微酸性的肥沃濕潤土壤。萌生力強,極耐修剪。
2.盆景的制作
(1)取材
枸骨的樹材來源以播種繁殖為主,也可進行扦插或分孽繁殖;還可輔以山野挖掘。播種繁殖常于3~4月播種,播種深度為2~3厘米,條播行距15~20厘米,播后蓋草或草簾,約20~25天即可發(fā)芽出土。出土后揭草搭陰棚,進入正常的苗床管理——澆水、施肥、除草等,2~3年后移植分栽。扦插常在梅雨季節(jié)進行,選用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為插穗,長度10~15厘米,留4~6片葉,插入深度為插穗的1/2~2/3,插后遮陰,保持土壤濕潤, 60天左右即可生根。留床1~2年后,于春季移植。也可挖掘根部分孽繁殖。在長江中下游的山地溝邊,常有一些野生老樁,掘回后修剪主根,精心養(yǎng)坯后,上盆加工,可快速制成古樸典雅的觀葉盆景。
(2)上盆
①選盆:制作拘骨盆景常采用釉陶或紫砂陶盆,也可用鑿石盆;盆色以紫、藍、淡黃、灰揭均可;不宜用深綠色,因與葉片顏色相近起不到色差的襯托作用。盆形可用長方、正方、腰圓、鼓圓形為宜。
②用土:枸骨宜使用肥沃疏松、透水性好的微酸性土壤。盆土可用腐葉土、田園土,摻砂土配制而成。
③栽植:移栽常于秋后或春季萌芽前進行。由于枸骨主根較少,側根發(fā)達,所以栽植時應帶土球移植,以便保護須根。同時對盆上部分枝葉進行適當修剪。
(3)造型
枸骨枝干硬脆,通常在梅雨季節(jié),樹液流動旺盛時期進行加工。因其葉片大而硬,一般采用棕絲攀扎為好,不宜用金屬絲攀扎,否則易造成枝葉斷損。拘骨葉硬而具尖刺,在造型時,可將不必要的枝葉先剪去,對剩下的枝干進行攀扎修剪。枸骨的樹形可制成直于式、斜干式、曲于式及懸崖式等。小型盆景以自然式為佳,大型盆景則可將枝葉扎成云片狀,古老的樁景則以懸根式、屈干式的美姿出現(xiàn)。
3.養(yǎng)護管理
(l)澆水
生長旺盛時期需勤澆水,一般需保持盆土濕潤、不積水,夏季需常向葉面噴水,以利蒸發(fā)降溫。
(2)施肥
一般春季每2周施一次稀薄的餅肥水,秋季每月追肥一次,夏季可不施肥,冬季施一次基肥。
(3)修剪
枸骨萌發(fā)力很強,很耐修剪,對成景的作品,平時可剪去不必要的徒長枝、萌發(fā)枝和多余的芽,以保持一定的樹型。對需加工的樹材,可根據(jù)需要保留一定的枝條,以利加工造型。
(4)翻盆
枸骨盆景通常2~3年翻盆一次,常于春季2~3月進行,也可在秋后樹木進人體眠期時進行。翻盆時可修去部分老根,施足基肥,保留1/2舊土,重新上盆。
(5)病蟲害防治
枸骨病蟲害很少,有時枝于因生木虱而引起煤污病,可在梅雨季節(jié)前4~5月,每10天噴灑一次波爾多液或石硫合劑?;蛴谠绱簢姙?0%樂果乳油劑2000倍液,毒殺越冬木虱,每周一次,連續(xù)3次即可防治木虱的危害。偶見介殼蟲危害時,可用砷酸鉛噴殺即可。
(6)養(yǎng)護場所
枸骨耐陰,宜放于陰濕的環(huán)境中生長。夏季需在陰棚下或林陰下養(yǎng)護。冬季需人室越冬。
4.觀賞
枸骨枝葉茂密,葉色亮綠,葉形奇特,秋季紅果艷麗,是觀葉、觀果的優(yōu)良樹種。古老的樹樁姿態(tài)古雅,四季常青,可于室內(nèi)終年觀賞。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