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黃楊盆景的日常養(yǎng)護
哈嘍,大家好,歡迎觀看本期內(nèi)容,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小花。盆景誰人不愛,美觀又大氣,擺在家里分外有面。唯一麻煩的是,比之盆栽,盆景的養(yǎng)護難度較高。那么,面對身為盆景的黃楊,我們該如何開展它的日常養(yǎng)護工作?
首先,植株的5大管理要點。
一、土壤。
一般來說,黃楊常要求所用植料,兼具疏松透氣、排水性好、肥沃等特點,有意自行配土的朋友,可在腐葉土里,摻入適量的礱糠灰,將之充分混合均勻后再正式投入使用。保險起見,任何土壤在用來栽花前,都需徹底的殺菌消毒。
二、光照。
該株原產(chǎn)自世界各地的許多高海拔地區(qū),充足的光照有助于它們,更好地完成光合作用,一般除夏日的烈陽,恐致使其生出招架不住的感受外,一年中的其他時候,特別是寒冷的冬日,大家都需盡量照曬全日光。
三、澆水。
有別于普通植物,黃楊的根系天生就欠缺發(fā)達,無法僅憑自身由外到內(nèi)的供輸水分,通常需加大日常噴水的力度,從而實現(xiàn)補水的目的。比如,春夏秋三季,每天的噴水次數(shù),需大于5次;而冬天的話,少則3次,多則視實際情況而定。至于人們比較關心的問題——該株何時需開始控水?答案很簡單,只要黃楊新發(fā)的嫩芽,成功長至2~3寸左右,大家便需盡快調(diào)整噴水的方法,將之合理控制在每天2~3次左右。
四、施肥。
表面上,天然性質(zhì)的花肥,肥力溫和持久、不易招致肥害,實則大大小小的毛病一堆,并非最佳選擇。一來,該類型花肥,內(nèi)部的元素占比不科學;二來,天然肥的發(fā)酵、貯存難度較高。因此,對于那些養(yǎng)花技巧尚不純熟的朋友,小花建議,可將尿素、鉀肥,按一定比例進行混合,制作成濃度適中的液態(tài)花肥,再于谷雨~處暑之間投入使用,期間,施肥的頻率不宜太高,大概十天半月一次,便綽綽有余。
五、修剪。
第一步,依據(jù)自己的喜好,為之塑造出合適的造型。
第二步,除掉黃楊枝頭,多余的枝條及部分枯枝、弱枝、病枝、爛枝……
第三步,黃楊的修剪不可一蹴而就,需分成多次進行。
本期內(nèi)容就到這里,大多數(shù)植物,只要沾上盆景二字,其自身的價值立馬都會翻上一番,珍貴性不言而喻,黃楊便是如此。而據(jù)小花所知,盆栽黃楊時,切忌按年頻繁地為之換盆,原則上,應至少每7年再考慮換盆一次。
畢竟開頭的三年,實為該株的生長發(fā)育期,植株的致死率較高,換盆時稍有不當,它們就會香消玉殞;至于接下來的4年時間,則是其拼命猛長的特殊階段,期間需嚴格做好水肥,及別的方面的養(yǎng)護管理,所以只要順利熬過了這7年,本株的生命力將顯著變強,即使換盆時不慎出現(xiàn)失誤,它們也不會再輕易死亡。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