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蓮在我國漢代就作水生觀賞花卉栽培,唐代發(fā)展到缸、盆栽培,以后又從缸、盆栽培發(fā)展到碗栽的微型碗蓮。用光潔無孔的碗作容器栽培荷花,配上樹樁幾架,設置陽臺,典雅別致,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。
一、品種選擇
家庭養(yǎng)碗蓮,要選用花徑小于10cm,株高不超過30cm,立葉直徑20cm左右,開花5朵以上的品種。常見的傳統(tǒng)碗蓮品種有:‘桌上蓮’、‘廈門碗蓮’、‘錦邊碗蓮’、‘碗兒紅’、‘重水華’、‘迎賓芙蓉’和‘粉碗蓮’等,近年新育品種有‘案頭春’、‘白雪公主’、‘重羞面’‘嬰兒紅’、‘戀夏’、‘玉碟托翠’、‘吟秋’、‘青春’等,姿色兼美,最宜家養(yǎng)。
二、容器規(guī)格
不同規(guī)格的容器對碗蓮栽培生長發(fā)育情況影響較大。養(yǎng)碗蓮的容器應選用口徑20cm~25cm,深15cm~20cm最合適。
三、碗土要求
栽培碗蓮可用肥沃的湖塘淤泥,曬干研細,去除磚屑石礫。栽種時泥中拌入適量的腐熟人糞尿或豆餅肥液,充分調勻。也可用園土4份、黃土3份、砂土3份加少量腐熟的雞鴨糞拌勻配制使用。
四、栽好種藕
栽培碗蓮一般采用分藕法。在長江流域,清明節(jié)前后是翻盆分藕的適當時期。取種藕時要保持頂芽、腰芽和尾芽完整無損,每段種藕應有3個節(jié)為宜,每碗栽兩段種藕。栽前應先在碗底鋪約4cm的培養(yǎng)土,然后沿碗壁將種藕頂芽斜下30度放置,再逐層填土,做到“藏頭露尾”,上面留4cm~6cm沿口存水。栽后澆少量水,使碗泥調和成稀糊狀,穩(wěn)定種藕位置。待稀泥稍干,灌水過土面,隨小葉生長加深水層。
五、適宜溫度
蓮是喜溫植物,農諺云:“三月三,藕發(fā)苦”。是指蓮栽植期的氣溫至少在15℃以上,低于10℃生長極為緩慢。適發(fā)芽溫度為17℃~24℃。藕的生長最適溫度為24℃~25℃,當地溫降至8℃,已不適合地下莖的生長。5℃以下易受凍。冬季要將盆放置室內朝南窗臺上。遇大冷天氣,晚上要用保暖措施,使地下莖不受凍,安全越冬。
六、陽光充足
碗蓮屬陽性植物,喜充足的陽光。光線不足,荷葉徒長減綠,不能孕蕾。一般可在全日照的院里或南向陽臺的外沿上養(yǎng)護,但要注意的是,碗蓮嬌嫩,夏天午間應避烈日,移至陰涼處。而且室內賞花,陳設時間不宜太久,一次不要超過三天。
七、適當施肥
碗蓮在基肥充足的情況下,一般在生長期間不需追施肥料,以免徒長。為了延長花期,夏季可用一粒梅核大小的餅屑作追肥。餅屑應塞入碗中央的泥中,忌施入碗壁周圍,因碗蓮的莖是向碗壁周圍伸展,根系分布在缽的邊緣。如施入碗壁周圍,餅屑發(fā)酵腐爛時會導致傷根?;实挠昧繎m量,輕則葉茂花少,重則種藕受肥害“燒死”。如出現肥害應立即倒盡碗內肥水,不斷加清水緩解。施用液汁追肥,忌沾污葉片、花蕾,以免爛葉、爛花。
八、加水適量
碗蓮喜水怕淹,灌水量應因時而異。苗期灌水宜淺,隨著浮葉生長逐漸提高水位,立葉出生后碗內可加滿清水。夏季氣溫高,碗蓮容易失水,故此時應每日加水1~2次,水質要清潔,水溫要與碗內的水溫大體一致。遇雨水大時,應隨時倒掉碗內過多的水,否則有淹斃的危險。入秋后,隨氣溫降低漸漸減少落水深度,有利休眠。碗蓮休眠期內不需經常加水,碗內只保持“瓜皮水”即可。
九、防風防凍
碗蓮花柄特別細弱,易彎曲折損,故欲保持碗蓮開花結實良好,除選擇避風場所養(yǎng)護外,需設立支柱和花托。長江流域入冬后應移入室內越冬養(yǎng)護,此時只需要保持碗土濕潤即可,一般澆水掌握不干不澆的原則,防止水多結冰受凍。
十、防病治蟲
碗蓮常見的害蟲是蚜蟲和斜紋夜蛾,可用50%樂果乳劑1500~2000倍液或2.5%魚藤精500倍液噴灑;如發(fā)現腐爛病,立即把病葉摘除燒毀,發(fā)病初期可用托布津800倍或65%代森鋅600倍液噴灑。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