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觀賞竹移栽繁殖的方法很多,如母竹移栽法、鞭根 移栽法、帶蔸(根)埋稈法、枝條扦插法、種子繁殖法等。在觀賞竹栽培中可根據(jù)具體情況合理選擇,但在園林施工中多數(shù)采用直接從竹園中挖取母竹移栽,或者用苗圃繁殖的苗進行移栽。
(2)母竹的挖掘:挖竹前應先判斷竹鞭的走向,大多數(shù)竹子的最下一盤枝條的方向與其竹鞭的走向大致相 同。對于散生竹,先在母竹周圍用山鋤挖開土層,找到竹鞭并分清來鞭和去鞭,然后按一定長度截斷。挖母竹時不要搖動竹稈,否則容易損傷竹稈和竹鞭的連接處,破壞鞭、稈的疏導組織,不易成活。挖出母竹后,留枝 4-5盤,截去頂梢。切口平滑,鞭苑多留宿土,使母竹所帶的土球盡可能大些,有助于提高竹子移栽成活率。對于叢生竹,先在離母株25-30cm的外圍扒開土壤,由遠及近,逐漸深挖。防止損傷稈基芽眼,竹蔸的須根、支根都應盡量保留。在靠近老稈的一側(cè),找出母竹稈柄與老竹稈基的連接點,然后切斷母竹的稈柄,連蔸帶土挖起。在切斷母竹稈柄時必須注意防止劈破或撕裂稈柄稈基,否則易造成竹蔸受傷腐爛,移栽后將難以成活。母竹挖掘后若不能及時栽植,應放在陰涼避風地方,并適 當灑水;如需要遠距離運輸,要用濕草包扎竹蔸。
(3)母竹的運輸短距離搬運母竹不必包扎,但必須防止鞭芽和“螺絲釘”(竹稈和竹鞭的連接處)受傷以及宿土震落。挑運或抬運時,可用繩綁在宿土上, 竹稈直立。遠距離運輸母竹必須包扎,用稻草、蒲包、 麻袋等將鞭根和宿土一起包扎好。在裝卸車或上下船時,要防止母竹損傷。途中要覆蓋或?qū)χ袢~經(jīng)常噴水,以減少水分蒸發(fā)。另外,運輸途中還要防止苗木的堆壓損傷。
(4)母竹的栽植:散生竹母竹人穴時,先將表土墊于栽植穴底,厚約10cm,然后解去捆扎母竹的稻草,將母竹放入穴中,使鞭根舒展,下部與表土密接。先填表 土,后填心土,分層踏實。在氣候干旱或土壤干燥的地方,還應先適當澆水再覆土。覆土深度比母竹原土痕部位深3~5cm,上部呈饅頭狀,周圍開好排水溝。栽竹時要掌握穴底平實、竹鞭放平、適當淺栽、鞭土密接的基本原則。栽植后澆足定根水,可以將稻草等覆蓋在母竹周圍,減少土壤水分蒸發(fā),并及時設置好防風支架,防止風吹搖動。
叢生竹母竹人穴時,穴底先填肥土,有條件的可以施些腐熟的雜廄肥,與表土拌勻。將母竹與地面傾斜45度~60度植于穴中,馬耳形切口向上,以便接存雨水,或灌以泥漿,防止竹稈干枯;也可保持竹稈垂直,泥球底部與穴底泥土緊密銜接、不留空隙,泥球頂部略低干地而。填土時使竹苑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,壓實、湘 水,最后覆士以超過母竹原入士深度3cm為宜。種植時竹子人十不太深,在種后可以用青草或河泥市之,以增加土壤有機質(zhì)和減少水分蒸發(fā),提高成活率。
(5)固竹防風:竹子栽植后,即設置防風固架,常采用水平井字架與拉索固竹防風。大徑竹如毛竹、花毛竹、黃槽毛竹等通常分別在離地面1.5-2m和13.5-4m處設 置兩道水平井字固架,并在每50㎡范圍內(nèi)設置斜拉的錨纜風索一根。固架材料可用3cm竹材,14號鍍鋅鐵絲綁扎,結(jié)點處采用防腐的柔性材料進行包裹,避免損傷竹 稈表皮層。中徑竹如剛竹、紅竹、早園竹、湘妃竹等在離地1.5m左右設置一道水平井字固架,由0.7-1cm竹材組成,每10㎡設置與固架相連的一個豎樁,同時適當?shù)卦O置斜拉的錨纜風索。
(6)噴霧:竹子栽植完畢且防風固架搭建完成后、即對栽植的所有竹子進行全竹噴灌(定根水),將竹稈清洗干凈,并使所有枝葉濕潤,土壤水分飽和。噴霧可以保證新栽母竹的水分供應需要,從而使栽植成活率保持在95%以上,及時成林成景。養(yǎng)護期間,應根據(jù)天氣變化情況和竹子枝葉失水情況決定是否噴霧。采取全株噴淋的方式進行,使全株濕透。經(jīng)常測試噴霧用水的水質(zhì),去除水中的油污等有害物質(zhì),特別注意其pH值,一 般應控制在5.5-6.0。
標簽: